线上佛山陶博会,线上陶博会,线上展会,佛山陶博会,博览会,陶瓷,卫浴,展会,陶博会,陶瓷展会,瓷砖招商,陶瓷招商,陶瓷加盟,陶瓷代理,陶瓷营销,招商,加盟,岩板,个性化定制
线上佛山陶博会-全新的营销模式,线上展会解决难题!是中国陶瓷以及卫浴产品市场风向标,也是世界陶瓷卫浴的中国主场。陶瓷卫浴等数千个品牌加盟、招商、代理,展示优质商品以及便捷、贴心的服务,为您提供愉悦的观展体验。
陶瓷行业一周热点
One week hot review of ceramic industry
热点
01
2025,又一批广东瓷砖品牌
“卖”区域代理权……
“今年,将会有几十个广东瓷砖品牌把区域代理权卖给产区陶企或贴牌商,拿到授权代理的产区陶企或贴牌商,则可以在授权区域内进行经销网点、工程渠道的开拓,产品结构由自己设定。”日前,高安产区某头部陶企销售负责人向陶sir透露。
2025开年,江西产区不少陶企表示,成功签下广东几个瓷砖品牌的区域代理权,主要以华东几个省份为主,并且除了陶瓷企业,当地一些瓷砖商贸平台公司也有签广东瓷砖品牌区域代理权的现象。
据陶sir了解,除了江西产区,河北、四川、湖北等其它陶瓷主产区也有不少陶企在抢占广东品牌区域代理权。
最近几年,随着建陶行业市场需求不断下行,一批广东陶企及瓷砖品牌因业绩下滑严重,不得不缩减运营开支,有的裁减部分品牌,其中不乏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大品牌。
过去,在市场需求高速发展下,大量广东陶企为了占领更多市场份额,采取多品牌运营的模式。然而,随着市场需求下行,这些陶企的部分品牌销量下滑严重,为了减轻成本压力,不得不放弃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品牌。而这些品牌,曾经在市场上亦拥有一定的口碑和渠道基础,成为了外产区和一些瓷砖贸易商眼中的“香饽饽”。
产区多家陶企销售负责人分析表示,外产区陶企争相拿下广东品牌区域代理权,其背后的商业意义主要为:消化企业现有产能压力;打破“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的产地论束缚;拓展工程渠道;与广东品牌深度合作,托举自身企业品牌在渠道和产品方面的升级……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2
2025陶瓷行业开局:
比点火更重要的是“去库存”
春节过后,陶企迎来了开工潮,许多企业纷纷点火投产,仪式感满满,为决战2025年拉开序幕。
但是,点几条窑、什么时候点、生产什么产品,保持多少库存?还需要企业科学规划,谨慎考量。
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的市场不会有开门红。无论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都将继续下行。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必然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生产周期,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产能长期闲置,近一半左右的生产线无法点火投产。
很长一段时间,春节过后的陶瓷市场都会呈现一波新高潮,什么“开门红”“小阳春”“红五月”……如果没有适度规模的库存,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更有厂商可能因库存不足而损失诸多市场机会。但今时不比往昔,市场需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回落,而不少企业却依然凭感觉在盲目增加库存,寄希望于市场回暖之际能够抓住机会冲一波销量。
企业大张旗鼓举行点火投产仪式,既可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又向外界亮出决胜市场的决心与态度,尤其是年底开发的新产品,都需要尽快组织生产,并在各个渠道、门店完成铺货上架。但点火投产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库存产品的销售计划,尤其是长库龄尾货的处理。
过去两年,点火、停窑,停窑、点火……一年当中循环往复,多次折腾,已是陶企生产的常态。而每一次折腾,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了不停窑,或尽可能延长生产周期,许多企业不得不持续降价销售,以化解仓库爆仓的危机,而每一次降价,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陶企利润的来源,不在窑炉的火光中,而在仓库的周转里。那些提前点火的,不一定都是需求拉动生产;那些至今还未开窑的,也不一定销售都很差。
行业普遍的共识是,2025年,市场形势仍将进一步下探。而科学排产,产销平衡,减少库存,减少浪费,也许就是拿走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3
全球第一大陶企
2024年“卖瓷砖”307亿元
日前,全球第一大陶企——莫和克工业集团(Mohawk Industries)公布了2024财报,2024年净销售额为108.37亿美元(约折合7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8%。实际上,近三年莫和克工业集团(Mohawk Industries)(以下简称“莫和克”)的净销售额连续下滑,与2022年相比,2024年已下滑7.67%。
具体来看,2024年莫和克调整后每股收益9.7美元(约折合70.44元人民币),现金流6.8亿美元(约折合49.38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莫和克在全球19个国家拥有陶瓷工厂,产品销往全球180个国家/地区。
2024年第四季度,莫和克净销售额为26.37亿美元(约折合192亿元人民币),调整后每股收益1.95美元(约折合14.16元人民币),与去年持平,现金流2.36亿美元(约折合17.14亿元人民币)。
2024年莫和克全球陶瓷版块销售额为42.27亿美元(约折合306.97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39%。从公布的财报来看,莫和克全球陶瓷销售同样连续三年下滑,但是从第四季度,全球陶瓷销售回暖。
与2023年同期相比,莫和克全球陶瓷销售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1.5%。据Jeff Lorberbaum介绍,莫和克采取多项控制成本的举措,包括优化生产、改进流程、开发新产品以及整顿成本较高的业务,完工后每年可节省2000万美元的成本。此外,莫和克还重组了墨西哥陶瓷业务,提高业绩;与此同时,欧洲和巴西出口有所增加……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4
最新最全!
广西44家陶瓷厂名录及产品大全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2024陶业长征——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广西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44家(2022年47家中,1家已闲置近3年、1家破产、1家已退出),生产线112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110条,日总产能300.6万平方米;发泡陶瓷砖生产线2条,日总产能320立方米。
以下是广西44家陶瓷厂名录及产品结构: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5
云南、贵州、重庆47家陶瓷厂
名录及产品大全(2024版)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 “2024陶业长征——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云南现有21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建筑陶瓷生产线41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32条,日总产能78.05万平方米;陶瓷瓦(西瓦、青瓦以及琉璃瓦配件)生产线9条,日总产能99.7万片(件)。
贵州现有14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建筑陶瓷生产线25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20条,日总产能59.1万平方米;西瓦生产线5条,日总产能63万片。
重庆现有12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建筑陶瓷生产线26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20条,日总产能37.4万平方米;陶瓷瓦(西瓦、青瓦)生产线6条,日总产能78万片。
以下是云南、贵州、重庆47家陶瓷厂名录及产品结构:
点击查看详情:
热点
06
甘肃、宁夏现有13家陶瓷厂
17条线,瓷砖产业规模稳定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2024陶业长征——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末,甘肃、宁夏两省(区)共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13家,生产线17条,瓷砖日总产能34.9万平方米。
其中,抛釉砖生产线4条,日产能10.5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3条,日产能11.1万平方米;中板生产线1条,日产能2.5万平方米;大板生产线2条,日产能5.8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条,日产能1.8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1条,日产能1.5万平方米;地铺石生产线2条,日产能1.7万平方米;西瓦生产线3条,日产能45万片。
对比2022年,甘肃、宁夏两省(区)建陶产业规模整体稳定。两年内,两省(区)生产线数量没有变化,均为17条,瓷砖日总产能由2022年的33.9万平方米增长至如今的34.9万平方米,增幅为3%。
过去两年间,两省(区)陶企数量较2022年无变化,期间平凉市金维曼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关停,而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则建成投产。
此外,按照公司规划,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于2025年5月建设完成1条日产能2万平方米抛釉砖生产线,届时,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拥有2条抛釉砖生产线。
点击查看详情:
热点
07
东鹏1.16亿、科达2.52亿、帝欧2577万、鹰牌母公司3003万、箭牌1.05亿、道氏1.09亿…回购股份
近期,多家陶瓷行业上下游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进展的公告。此外,近一年来,共有有8家上市陶企已回购股份超过6.83亿元,大多数都计划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据了解,回购股份是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充分调动优秀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5年2月7日,东鹏控股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指出其将于2024年11月18日起12个月内回购1-2亿元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9.08元/股。
2024年7月10日,鹰牌陶瓷母公司天安新材发布了“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指出其自2024年2月18日-7月10日,完成了成交价6.17-10.23元/股的股份回购方案,累计回购约365万股,成交总金额约为3002.76万元。
帝欧家居2025年2月6日发布的“关于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显示,其将于2024年7月10日起12个月内,回购数量区间为850-1670万股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00元/股(含),按照回购价格和回购数量上限测算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350万元。
科达制造在2024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指出其已完成自2024年10月29日起12个月内回购股份2-3亿元的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