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佛山陶博会,线上陶博会,线上展会,佛山陶博会,博览会,陶瓷,卫浴,展会,陶博会,陶瓷展会,瓷砖招商,陶瓷招商,陶瓷加盟,陶瓷代理,陶瓷营销,招商,加盟,岩板,个性化定制

线上佛山陶博会-全新的营销模式,线上展会解决难题!是中国陶瓷以及卫浴产品市场风向标,也是世界陶瓷卫浴的中国主场。陶瓷卫浴等数千个品牌加盟、招商、代理,展示优质商品以及便捷、贴心的服务,为您提供愉悦的观展体验。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关注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注册/登陆
陶博会logo
首页
关于陶博会
展会指引
电子门票
直播
头条
品牌
新品
活动
展商中心
喻月明:全球视野下的陶卫行业三大风向
发布媒体:陶博会组委会
浏览量:50

4月6日下午,由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主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家居整装分会、中国陶瓷总部|中国岩板·新材展示采购基地共同协办的“2021风往哪里吹”暨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战略升级发布会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基地隆重召开。

活动现场人气爆棚,陶瓷行业、厨卫行业、定制行业、地产行业,岩板上游机械装备、原材料、加工服务行业等近500位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行业媒体如何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又将如何结合这些趋势做出一些新动作?陶瓷资讯运营总监喻月明在《2021风往哪里吹?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战略升级发布》的主题演讲中,作了一一解答。


△ 演讲现场




2021风往哪里吹?谈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目前行业的“风”还有哪些?未来的“风”又会是什么?而且,行业不是每天都有风的,在没有风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借东风?有的时候我们甚至还会面对逆风,这种情况又应该如何处理?我们总是要未雨绸缪的,不能一遇见逆风大家就都喝西北风吧?

图片

所有,今天我的演讲将会围绕着“逆风了,企业应该怎么办?国潮风、兼并风、数字风以及我们媒体的转型升级”展开探讨。
去年我们开年就遇见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大逆风——新冠疫情。但好在咱们都挺过来了,尤其是陶瓷行业,遇见了岩板这个大风口,似乎把逆风都短暂得压了下去。但是新冠这股逆风的威力太强,后遗症太大。这样的后遗症,将会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逆风。
比如说,今年我们开年遇见的第一股逆风——各类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涨价就令企业主们叫苦连天,那么这样的逆风究竟对我们行业伤害有多大?
在下结论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顾一则小故事——《猴子捞月亮》
大家可能要问,这则故事跟涨价有什么关系?
其实涨价的本质,就是猴子捞月的故事,原材料的短期波动就是水中的月亮在波动。大家因为过多得关注水里的波动而忽视了天上真正的月亮,而企业就是天空中真正的月亮。企业服务用户,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强化服务和用户体验,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这就是在创造价值,这样真正的月亮才会变大变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见类似的逆风应该怎么办?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唯美集团黄建平:办企业是跑马拉松》,其中就有类似的案例:

图片

2001年我们的行业同时出现了一股逆风和顺风,逆风是柴油价格飙升,陶瓷行业的成本上升;顺风则是当时是西部大开发之际,西部的各项政策以及较低的用气成本使得几家陶瓷企业当时在西部发展迅猛。如果我们身处当时的时代,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唯美当时面对这两股风所做出的选择是:“以静制动”。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适应内在驱动力的需要,而不应根据外界的短期波动临时变动。涨价、成本上升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的成本都在上升,又不是单独针对某家企业。如果企业的利润空间是合理的,那么成本提升也可以相应提升价格。如果企业本来就有巨额的利润空间,那么成本提升对企业来说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另外,成本低虽然是西部产区的优势,但是企业挖掘潜力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一定要去占燃气成本的便宜,我们可以通过挖掘企业潜力来降低成本。
唯美看破了涨价与西部大开发所呈现出来的逆风与顺风只是镜花水月,实实在在挖掘企业的潜力才是做大做圆天空中那盏月亮的真理。
所以,当我们遇到逆风时需要冷静分析,看清楚风向的本质。在不了解风向的情况下,做好企业的根本才是第一要务。
那么,如果是遇见了风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借势飞得更高?

图片


民族文化自信回归——国潮风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国潮风。对于“国潮风”我更愿意称它为“最炫民族风”。因为“国潮”本就始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回归。
在探讨这个风向之前,我们不妨先把时间的镜头拉回到2008年。那个时候,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件,比如说: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神舟七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等等,对比这些大事件,故宫文化创意中心的成立似乎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是没人会想到,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件经过时间的酝酿以及一卷胶带纸的发酵,会发展成为一股被年轻人追捧的国潮。不仅唤醒了中国年轻新生代的“国潮式审美”,还帮助一批老牌企业“返老还童”。

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时间来到2013年,台北故宫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朕知道了”胶带纸,这让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认识到了文创产品的庞大市场。故宫文创中心开始发挥它真正的价值,一件又一件散发着浓厚中国文化、本土风情的国潮产品出现,不断刷新着年轻一代的审美观、价值观。
年轻人们发现,原来中国式元素可以这么美,曾经代表主流的欧美、日韩式审美在“国潮”面前显得有点不堪一击。5000年华夏文明的沉淀以及中国历史洪流中出现的能工巧匠让我们的国潮得以厚积厚发。国潮爆火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关乎美学的底蕴,我们所缺少的不过是文化的自信。
在故宫文创火了之后,各行各业都开始效仿,尤其是一些老品牌,如大白兔奶糖、百雀羚、李宁等,均因为国潮的赋能脱胎换骨。我们行业也开始效仿,但是目前来看还未见明显的成效。那么,我们的陶瓷、卫浴产品应该如何在民族文化当中寻找“风”?

图片

民族文化中的“风”来源于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那么如何用陶瓷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传承呢?是符号强化?是空间生活方式?还是集体人格?
其实,陶瓷、厨卫等产品的本质是要为人服务的,但我们的产品却偏偏缺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想一想,“朕知道了”胶带纸爆火引来了国潮风,就是由人延伸到民族文化再赋能于普普通通的产品之上。“朕”代表就是人物,而且是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历史印记的人物。所以,在用国潮赋能陶瓷、卫浴产品之时,不妨想一想,如何结合人文把国潮这股东风给借过来。
关于如何借这个东风,我们的喻老师在去年出了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利用陶瓷载体,发展文化旅游》就详细介绍过这个思路,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再重新阅读这篇文章。

 

资本新战场——并购风



一万八千亿美金,大家猜猜看这个数字代表什么?这当然不会是我的个人存款,实际上这是去年9月份到去年年底的全球并购交易金额。

图片

据高盛投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从去年九月开始,全球并购市场是前所未有的活跃,单单几个月的时间便突破了18000千亿美金的金额。今年年初,并购交易活跃程度是去年疫情开始前的两倍。虽然很多公司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变得保守起来,但随着部分地区疫情稳定且疫苗推出,企业也更积极地开始从风险及机遇的角度出发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高盛投行认为,虽然现在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不论是科技、消费产业,还是大健康行业,都纷纷开始动作,现在是一个良好的时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陶瓷、厨卫行业的并购也是空前的繁荣。以厨卫行业为例,2020年中到2021年目前,全球厨卫相关兼并事项超50笔,而陶瓷行业在2020年全年也录得了17笔并购交易的总额。

图片

去年,碧桂园先后入股帝欧家居、蒙娜丽莎、惠达卫浴的事件大家应该现在还记忆犹新,虽然最后都中止了,但却并未影响并购在行业里的热度。就在上个月,天安新材5.2亿收购鹰牌集团四家全资子公司66%股权的消息再次引爆行业,另一边,江西高安普京陶瓷谢幕,蒙娜丽莎正式入主。
并购的繁荣加速了巨头企业的成长,国内陶瓷、卫浴行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莫霍克、骊住这样以并购模式崛起,多元化发展的巨头企业。实际上我们的行业在这方面已经初具苗头,以海鸥住工为例,2015年~2020年初,海鸥住工投资项目共19个,并购项目达7个,仅2020年初就发生3起并购案件,其中,海外并购1起。
并购风的来临将会加剧行业品牌集中度的提升。面对这样一股强烈的飓风,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我认为,在未来,只有专业专注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才能从容应对这股飓风的侵袭。其实早在2002年,马可波罗就提出过:“小市场,大份额”的战略思想。然而,他们现在已经把“小市场、大份额”做成了行业内最顶流的品牌。
其实在我们行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看到这张PPT的时候,第一时间映入你们脑海中的品牌名称,那就是对应的这个细分领域中的龙头企业。

图片

图片

去年我们厨卫资讯组织了一场”挖掘隐形冠军 赋能供应链”的活动,就是赋能细分领域中的龙头企业。我们邀请来的嘉宾有很多大家不太了解的品牌,但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已经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顶端。
比如有一家叫“菲时特”的品牌,专注生产软管30年,目前他们的软管出口已经占到70%,日产能是26万条。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我震撼的地方,真正令我震撼的是他们去年在接到2000万异业订单的时候居然拒绝了,因为他们的理念就是做好软管,其他一概不碰,即使他们是完全有这个能力来接这个订单的。
还有亿展阀芯,他们的阀芯在全球前20名水龙头品牌中,占比7成。在美国销售的10个水龙头,就有7个亿展阀芯;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潜水艇卫浴,他们仅地漏一个单品就能做到年营收十亿以上。这样的细分领域冠军,我们去年邀请了10位,但这也只是冰山的一角,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一同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不论是卫浴还是瓷砖企业。我们今年还会继续举办这个活动并且出一本”挖掘行业隐形冠军”的白皮书,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进来。
这一类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果细心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有同样的特质:专业专注,不轻易被外界的因素干扰,几十年如一日的集中在一个点打磨。他们会日复一日做一些同行看来比较“傻”的事情,他们不会盲目扩张,如果要转型升级,也一定是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一类的企业通常是长寿的,也不容易被第一类的巨头企业打垮。如今行业都在探讨如何打造百亿企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把话题转移到如何打造百年企业。而这一类的企业恰恰最有可能做到百年长青。

 

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风起云涌



在做全球并购案的研究调查时我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去年高盛所参与的100多个并购项目,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线上完成的。
去年的疫情催生了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发展,连并购这样大手笔的业务都开始通过数字化系统在线上实施。据普华永道最新的一则调查显示,国际巨头企业中,有56%的首席财务官表示,从长远来看,技术投资将使他们的企业更好。而76%的商业领袖表示,他们将为数字化转型分配更多资源,特别是在数据分析、自动化、云计算等方面。

图片

咱们不要觉得这些事情好像跟我们的行业有点遥不可及,实际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是“春雨欲来风满楼”。就在上个月,我们厨卫资讯做为唯一的一家行业媒体和吴晓波一起参观了九牧坐落在永春县的全球首家5G数字智能陶瓷工厂。随后,唯美集团5G智能生产线以及惠达智能家居5G智能工厂一期先后在重庆投产。一个月的时间,3座5G智能工厂问世,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行业来说似乎触手可及。

图片

这是生产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际上咱们行业服务端、营销端的数字化升级早已进展良久并且卓有成效。蚁安居的李总和斯肯互动的李总将会分别分享服务端以及营销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就像是三十年前你手拿一部大哥大便足以吸引周围所有人的目光,而现在即使拿着一款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也不会有人再对你多看一眼。如果说过去三十年商业发展的毫厘之差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在未来三十年的发展中,数字化转型速度的快慢则会让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相隔千里。


媒体的责任——公信力、建设性、行业责任感



以上讲了那么多的风向,那么在面对这些风向的时候,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媒体”的定义,这是辞海对媒体的释义:传播信息的工具,但就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来看,这样的定义似乎有些片面。
在过去的十四年,我们不仅仅在传播对行业发展有效的信息,还在源源不断创作推动行业发展的优质内容;我们不仅源源不断创作推动行业发展的优质内容,我们还为行业,甚至跨行业搭建交换信息资源的平台;我们不仅为行业甚至跨行业搭建交换信息资源的平台,我们还总在关键深刻,挺身而出,把行业凝聚起来共同献计献策、共渡难关!
因此,我认为,媒体应当是有公信力、建设性和行业责任感的。
我不知道各位对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那会的情景还有没有印象,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看着日益攀升的疫情数字以及开工的遥遥无期,那种从未有过的焦虑和茫然涌上心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未来事态的发展究竟会如何。对于我们陶瓷、卫浴这种重资产的行业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
在那个至暗时刻,我们公司内部通过视频会议开了次会,也因此萌生了办线上论坛的想法。随后,我们在短短的20天时间,举办了11场线上论坛,一以惯之“集思广益 直面危机”为主题,为行业献计献策。

图片

我们第一场线上论坛举行的时间是2020年2月7日,这也是行业首场的线上论坛。在这首场论坛上,嘉宾大佬的发言为行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那个大家都恐慌不安,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刻,打上了一针强心针。

图片

这些大佬的发言在那样的时刻,给予了行业乃至于社会无穷的力量。要知道,那是一个每天醒来都会看见手机上疫情数字不断攀升的时刻!
实际上,这已不是我们第一次开行业之先河,急行业之所急。2015年,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火遍全国,那个时候国内的智能马桶产业还在默默无闻,闷声发展。我们仅用了一周时间组织、策划并落地了首届中国智能卫浴论坛。全球300余名企业家代表前往浙江台州参与了本次论坛。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进行报道,台州智能卫浴因此一夜成名。

中国智能卫浴论坛我们现在每年都有延续,去年是在浙江衢州举行的。通过去年的那场论坛,我们把浙江喜尔康智能家居推介给了全国的三甲医院以及泛家居的同行。

除此之外,我们不仅扮演了媒体的角色,有时候我们还做了媒人的工作。“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出自《诗·卫风·氓》)”,这是自古以来就知道的道理。意思是:“并非我要拖延婚期而不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如今,好的产品其实行业内是不缺的,往往大家所缺少的,是好的媒人。比如刚刚喜尔康的案例,我们作为媒人,把喜尔康引荐给了家居企业、引荐给了三甲医院。再比如蚁安居、斯肯互动等优质的企业,在这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节点,我们都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给行业做媒。
就是这样,通过过去的十四年,我们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并且率先在行业做好了跨界。我们是行业内第一个同时在陶瓷、厨卫两大板块耕耘的媒体。在2007年创刊之初,我们便有整版的卫浴行业内容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尽管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跨界的概念。去年,岩板来了,大家都开始谈跨界了,行业边界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我们去年的中国岩板产业发展论坛更是集结了半个泛家居行业,近千名企业代表共同参与。
在这个时候,如何更加有效为行业搭建交流的平台,节省大家的时间,提升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我们的光和热更直接有效的在行业内乃至跨行业都链接起来。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北京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家居整装分会”,为泛家居行业把更大的平台搭建起来。关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跟我们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到这里,我的演讲就接近尾声了。结合我们的主题,我以带“风”的词语为各位嘉宾送上祝福。当然不会祝大家一帆风顺,因为人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我祝福大家:“乘风破浪!风生水起!”

评论
微信扫码登录
热门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