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佛山陶博会,线上陶博会,线上展会,佛山陶博会,博览会,陶瓷,卫浴,展会,陶博会,陶瓷展会,瓷砖招商,陶瓷招商,陶瓷加盟,陶瓷代理,陶瓷营销,招商,加盟,岩板,个性化定制
线上佛山陶博会-全新的营销模式,线上展会解决难题!是中国陶瓷以及卫浴产品市场风向标,也是世界陶瓷卫浴的中国主场。陶瓷卫浴等数千个品牌加盟、招商、代理,展示优质商品以及便捷、贴心的服务,为您提供愉悦的观展体验。
4月19日,由佛山陶博会主办、广东和智有信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空间设计+创想峰会”系列活动在中国陶瓷城展馆·3F·先锋秀场成功举行,活动由陶趣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
在论坛环节,由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作为嘉宾主持,OPS观致设计CEO&首席设计师叶华锦、广州浚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 吴峻冬、云启设计设计总监尹云光、费罗娜水泥瓷砖创始人陈高照、意大利德尔康卡集团(岩板/瓷砖)中国总代理李晓阳作为论坛嘉宾,共同针对当前商业空间发展的形势与链接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内容根据速记稿进行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大家好,我是张志有,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到我们的对话环节,第一个问题,对于当前的商业空间发展的研判,主要还是跟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转变,不管是易永强老师讲的这种小的商业空间,还是我们叶华锦老师讲的大的商业空间,他们针对于不同群体的研究或者是空间的设计手法、表现形式,包括落地的呈现都有一些调整。
对于不同领域的研判,每一个设计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当然我们作为材料的品牌经营的企业主也好,或者是优质产品提供的群体也好,应该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当前商业空间发展的形势的研判,这些变化对商业空间的设计有哪些突出的影响?作为一个从业了20多年的老设计师,有请吴峻冬吴总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广州浚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 吴峻冬 /
关于商业现在变化的一些影响,其实我内心来讲,第一,本身我们做过一些商业项目,原来我们也是做房地产的,现在也有一些品牌店也在做,包括现在新兴的所谓网红元素的,对商业属性的这种已经越来越明确,而且是越来越强化这种概念的项目已经越来越多了,消费体验也越来越多。
对于我来说,我也挺关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怎么样的。实际上我觉得对于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其实都有类似的答案,但是我更想说的一点是,过去呈现的一些东西和我们所谓知道的答案,可能不代表我们未来对它有一个新的定义。现在变化的太快的东西,当我们真正理解它的时候,反而其实它已经过去了,所以这是我们对于现在这种信息化,或者是视觉化,这种飞速旋转,对我们设计师来讲,我觉得也是很抓狂的一件事情。因为当我们真的把它了解到的时候,我们发现好像马上又要过时了,所以这个是很苦恼的。
我觉得只能这样去思考了,第一,过去的东西可能给我们留下一些经验,但是我觉得更应该思考的是它的未来,它的将来是怎么样的。一个是做好自己,就是内求。最终来讲,社会是需要每个有个性的设计师展现你个人的魅力、想法、IP,一个独创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看到往往同质化的时候,其实也要思考同质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有太多人,他没有想法,所以他拿别人的东西去拷贝。
另外一点,商业上来讲,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低效,而且快速有收益的一种思维。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或者这种思维一定很好吗?因为可能是我年纪稍微大了一点点,我个人稍微有一点排斥。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对商业来讲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人文,或者是从某种角度去分析的话,又觉得这种好像是有点反人性的。
过度包装以后产生了大量的是垃圾,而且你没有经过消化,没有经过提炼的东西,然后大量在社会上产生以后,是不是一定是好的东西。我觉得易老师讲的,其实他也有同感,因为他对很多东西追求到极致的时候,他会发现很多自己做得想要的东西,反而是不太被商业所认可的。但是商业所认可的东西,又往往不是设计师所特别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做好自己,叫内求,把自己提炼的更好一点,然后有更多的思考。
另外一点,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回过头来看。但是未来也是从我们现在,从现实走过去,从现实走到未来。我在一直想这个问题,我其实不是特别关注现在流行什么东西,我觉得那个已经不奇怪了。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认知和我们所有的媒体,新媒体感受手机上的东西,看到的一些东西,得到一些信息,其实已经足够你大概可以判断你会遇到或者见到什么东西,基本上是可以推算出来的。我在想未来是什么样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我更觉得是人对未来的思考,站在更远的角度回头看我们现在,我觉得可能这是一个更远的关注点,是这样的。
我总结一下,不管多么复杂也好,我还是宁愿从哲学、艺术,哪怕是宗教性,或者是人的本性去思考所有的问题的原点,我不太愿意从现象本身去看现象,这是我的一点对商业的理解。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感谢冬哥的分享。不确定性肯定是一直存在的,我觉得我们参与活动应该有更多的正能量出来,要给我们供应链端做材料、做产品的企业老板们要打气,要有信心。当然,时间肯定才是检验一个事物或者是评价一个事件也好,或者是一个流行的趋势也好,它是一个最好的尺度。
我觉得不管是短时间还是长时间的,它只是长短的问题。因为现在当下的这种00后,或者是以后的10后成长起来,他们肯定会成为消费主流,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肯定是能很好的结合当下的一个时间段,不管它是三年、五年还是一年、两年,哪怕它是一个很短的流行趋势,只要你在这个趋势里面抓住了你存在的价值,可能就是比较好的。
我们设计行业都知道,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离不开优秀的产品或者优秀的材料企业的支持,好的案例需要好产品赋能,好设计又为好产品做更好的传播。今天也有两个知名的、年轻的、优秀的,两个材料品牌的负责人,首先有请我们的李晓阳总在听完两个设计师嘉宾的发言,包括他们分享的一些设计观点后,看看你对于我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对空间设计来讲,材料企业有哪些想法跟大家来分享?
/ 意大利德尔康卡集团(岩板/瓷砖)中国总代理
李晓阳 /
首先,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我是职业病,做砖嘛,看到每一个项目先会去找砖。我相信大家如果在场是做砖的,都会先去找砖。但是发现的一个问题是你根本找不着这个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会被隐藏掉,或者会被淡化掉。因为在一个项目当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材料,尤其是砖类别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大部分的材料,它其实是作为其中一个背景出现的,它不像是一件家具,一件软装可以点睛。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水泥质感、木纹质感、理石质感或者涂料质感,所有质感里面,它在里面是作为背景出现,所以它为空间呈现的可能更多是一种我不用瓷砖,我不用大理石类的瓷砖,不用涂料类的瓷砖,我可以用涂料,可以用大理石,它会被淡化掉。这个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的材料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除此之外,因为我个人是一直有做进口的产品,我也有做出口,但是包括我们国内和国外有一些品牌在做产品的时候,它会把自己的产品做出一些装饰的属性,也就是跳出了材质本身的东西。我这个产品放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它本身具备了装饰性,它的装饰性可能是某一种风格,可能是当代风格、古典风格、装饰主义的,或者是法式的。这些产品出现在空间当中的时候,可能会为这个空间增彩,这个其实就需要这个材料和空间本身去做搭配,才能更好的去把产品呈现出来。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瓷砖类别的产品在设计当中其实是作为辅助的角色出现的。如果真的我们也要想走到台前,那么你所呈现出来的产品,它一定要具备自己的艺术属性、设计属性、工艺属性、奢侈的属性等等,这样才能在这个空间当中成为其中一个主角,而不是说永远都是辅助角色,或者是配角,甚至有时候你连职员演出表都不会出现的。作为我们材料板块来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发掘越来越多的,能够在艺术层面、在设计层面,本身这个产品就具备这样属性的一些材料出来,能够更好的去出现在作品当中。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这个事情我有一个亲身经历,我自己从2020年也做了一个景观设计类的奖,叫CSA景观设计大奖。之前跟一个某房开商的设计总在聊天,我们就聊到一个问题,我说你们为什么会用所谓的景观砖或者厚砖?他说因为造价。
他说工业类的产品可以很好的节省造价,如果是纯天然的东西,每一件都是价格不菲的。我觉得因为工业类的产品还是要发挥它的这种优势,当然我们整个做砖的也好,或者是做这些产品的也好,应该在设计上面突出,包括我们上午逛展,为什么三个设计老师都会对一些打破了传统的这种仿石、仿木或者仿织纹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对设计项目来讲应该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我们费罗娜的陈总应该算是最近我关注的,或者出现在我的抖音或者朋友圈里面比较频繁的年轻优秀的企业家,不管是他从做产品也好,还是现在国内的营销也好,有请陈总分享一下。
/ 费罗娜水泥瓷砖创始人陈高照 /
说实话,平时我对这种很宏观的东西思考的并不多,但是我自己跟商业空间这一块的接触的话,我觉得基本上就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一些体验,疫情让我们大家没法去像以前那样很频繁的去出国,或者去我们叶老师设计的那些很漂亮的酒店去住,阻碍了我们去体验。但是像日常的消费是我们去感受商业的第一个路径。第二个路径,因为我们做瓷砖的生意,不管怎么做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项目或者合作一些项目,这种是我们能够和商业空间发生链接的第二个渠道。
首先第一个渠道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给我的感受是商业空间,我们日常的商业越来越快,给我的感觉是快的连我都有点看不上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品牌以前一直做海外市场的,我们那个时候不做国内,国内只做一点类似喜茶那种精品类商业的项目。到了这三年,我们回来做国内了,反而像这种快时尚类的商业,我们都看不上了,就觉得太快了,快的完全不在乎品质了,包括现在像喜茶、海底捞,它变成了一个上市过后,大家追求的就是一个效率了。
一个瓷砖在这种地面上的应用,连100块钱的预算还不到,你能够做出什么样好的瓷砖出来,整个这种商业空间就变得过于快了,给我的感受就是大家在这一块都是没有慢下来了,这是我在日常生活上面的一个感受,就是商业空间这一块。
回到我自己,毕竟我们这三年回来做国内的零售,本质上我们说我们是一个零售品牌,我们不做商业,商业我们有合适的就做,但是我们不去往这个方面做主推了。不过我们还是跟商业也有一些链接,因为毕竟我们这么多的设计师朋友,他还是比较认同我们品牌,所以多多少少把我们也带到这种商业的项目里面去。给我的感受是我们商业一方面看到了在去往一个很快速的方向,很讲效率的方向去发展。
另一方面,一种很多元化的出现,让我感受特别的深。所以在我自己去接触,我们在商业这一块接触的很多商业项目,现在反而是一些人文的、定制的,就是会比较让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瓷砖品牌,也很有参与感的这种项目,而不是像以前那种很单纯的,因为喜茶用了我的砖,所以我很得瑟,没有那种感觉了。而是说我为了这个项目去付出了很多东西,去为它定制了一点点小小的东西,或者说哪怕像晓阳做得这种工艺类的项目,我们根本就没收钱的,但是我自己有参与感在里面。
我觉得这种也是我们跟设计师之间的链接反而更强了,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不能够是通过我们去一个陶博会,或者去一个设计周能够解决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我们的设计师,他想去出一个好的作品,而我们这一类型的品牌,我也想出一些好的作品,而这种作品并不是基于我们的一个很现实的价值的交换,而是要去代入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这种是我在最近这两三年蛮享受的一种跟设计师,跟这种所谓的商业项目之间所产生的一些链接,所以跟以往也发生了蜕变。
所以说这是一个挺矛盾的社会,我们一方面在体验这种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粗制滥造的业态,同时我们也在去跟我们那种惺惺相惜的合作伙伴去打造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有可能这就是未来的一个常态,它会变成一个很两极分化,要么就是一个很自我、很独立、很高端,或者说很能表达自己的一种价值的东西。要么就是一个快,我觉得这个是比较片面的想法。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你已经说的很全面了,感觉陈总特别的谦虚,特别是在公开场合那种虚怀若谷的状态,让我一直向他学习都跟不上节奏。因为今天还有我们尹总,云启空间,都是我们资深的做了20多年设计的资深设计师。尹总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原来也是做大型酒店的工装类的设计,他对商业类的理解也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你千万不要说他们说的都对。
/ 云启设计设计总监尹云光 /
他们说的都对,真的都对。冬哥和陈总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在很多商业的选择上,其实我们是做自己的选择,包括品牌和自己本身,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我们接触过酒店,地产也做过,很多时候我们做这种项目的时候,肯定是把一些商业化的东西放在里面,就是一些快速的接触到的空间要传达的信息让人家知道。刚才李总提到一个点,我的瓷砖在我的空间里面并没有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感。
其实设计师,每一个设计师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我们把一些装饰或者其他的想法,其他的吸睛的东西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建筑思维的做法是可能我更关注我本身的肌理的存在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我们的方向不一样,有些设计师可能会把这个材质作为我最重要的一个选择面。
像陈总的材料里面,很多用你材料的设计师基本上把这个材料的本身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在里面的。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前面我一直强调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对于材料来讲,材料的赋能或者加分是少不了的。作为一名设计师,叶老师你对于选材料,或者你可以回想一下上午我们逛了一个小时的几个品牌,或者一些产品是你比较倾向,一个设计师在选材料、选产品的时候,哪些特点会是你们最主要关注的?或者也可以排个序。比如说功能、环保、艺术。
/ OPS观致设计CEO&首席设计师叶华锦 /
其实我们是这么来理解,我们在做空间的时候,瓷砖作为一个表面性的装饰材料,我们所说的毛坯房,我即使不需要也可以住,砖就承载着一定的功能性在里面。首先它肯定这一块是一个功能性的,但是它不会变成一个很主要的东西,因为它不一定会形成这个空间的主角。
墙面、地面,还有我们所说的天花面,在这一块里面,我们更希望它变成一个默默的背景的存在,让整个空间的框架梳理出来。这个时候就有点像我们所说的我们身体的体形,体形里面做得一个东西,然后我们所说的更加表面的装饰衣服,那就再加多一层了,就有点像家具一样的一个性质。
我们再加多一层就是首饰,耳环、项链,这个东西就可以变成一个花艺或者挂画的形式,它是可以天天换的,衣服也可以换,家具里面的衣服也可以换。所以我是这么理解你刚刚所说的那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是功能性,这个肯定是首要考虑的,就是它在不同功能空间里面所思考的应用,卫生间也好,公共空间也好,它的功能性是第一个,它的艺术性是其次的。
但是其实从商业的一个逻辑来思考,因为我们都要把量带起来,其实你的砖,它不一定很具有装饰性,如果你是做装饰性的砖,它的量卖不了多少。所以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做大地色的砖,柔光面的砖,哑光面的砖,就是这样子,让这个空间变成一个基底,然后把所有的软装、灯光变成真正空间的主角。
/ 广州浚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吴峻冬 /
我觉得刚才你说的那三个属性,这三个属性实际上是我们哪怕在处理同一个项目的时候,都同时会面临的三个不同方向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有前后的,怎么说呢,刚才叶总说的也大概是那个意思,他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会凸显某一个属性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我个人来看,我更看重它的艺术性。因为相当于做商业项目来讲的话,你那个砖如果没有足够的艺术性的话,是不足以打动设计师的,然后我也不方便拿这种材料去给甲方讲故事,或者讲用它的理由,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至于说功能性的基础的东西,实际上本身砖具备基本的自然属性,所以我只是看重它的艺术性就足够了,基本上是这个意思。
/ 云启设计设计总监尹云光/
功能、艺术和环保,其实功能是在产品里面,厂家品牌已经解决好的东西,这个时候我基本上不用太去思考这个问题,基本上它会把功能面的东西解决掉。我们瓷砖的属性,防滑啊,各种基础的知识已经解决掉了。第二个环保应该也是他考虑的,我只想怎么让这个材料本性能跟我的空间。
一定要排序的话那还是艺术性。因为其实我觉得这三个材料,假如说一个品牌方把它的材料解释的怎么有艺术性,他的解释方法跟我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两样的,我可以按我的理解去对这个产品的认知,我怎么去使用它。我觉得它有没有艺术性的可能性,我会再结合我的项目,更多的一些我预知不到的结果,可能是我想去选择的。环保和功能,功能这个词能够在产品里面,基本上前期就是一个标准产品嘛。
/ 费罗娜水泥瓷砖创始人陈高照 /
其实志有哥提的这三个东西,我觉得我都不考虑。因为第一个,我们说的最简单的是环保,当然材料我是说瓷砖,别的材料我就不懂了,我们只说瓷砖这一块。
在瓷砖上来说,环保对于我们设计师,或者对于我们甲方、乙方、消费者来说,那种感受太低了。很多时候把它美其名曰叫环保,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很多地产,户外都用2公分砖来取代我们的花岗岩,美其名曰叫我们环保了,其实主要就是价格便宜了,性能又更好了,背后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跟我们感知到的环保,我开发产品从来不考虑环保,没有这个东西,不是一个选择项。
功能,我觉得这个要分两个角度去讲,如果是讲基础的一些物理性的,那么是的,因为瓷砖毕竟作为饰面材料里面的朝阳行业,因为它有一点是永远的王牌,就是它现在随着工艺的提升,它能够去复制任何材料,并且物理性能更好。
这是王牌的东西,无论打到装墙装地,装什么地方都绕不过去的点,它的物理性能是我们瓷砖在性能这个方面的王牌,拿的出手的东西,不能是石材,不能是任何的东西,在物理性质上都PK不过现在的岩板和瓷砖这一块。所以从物理性质来讲,功能有可能是,但是这个东西大家都有,所以也不能够成为我们自己所谓的一个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非要唱这个论调,有可能大品牌,人家唱的比我好多了,所以这种基础东西上,我觉得是有这个存在,但是不能够形成差异化。然后你说在一些额外的功能,我觉得有点鸡肋,中国当下的瓷砖的应用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常年服务在海外,海外是有标准的,比如说我的公共空间,我的防滑系数要到什么地方,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标准,中国是没有的,中国在这一块基本上没有应用标准,包括我们在海外,如果你用3毫米的岩板来做外墙应该有一个什么标准,它都有一个很详细的所谓的标准,但是中国是没有的,所以说这一块是一个缺失。
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慢慢的给补起来,但是我觉得可能没这么快。因为毕竟中国这种社会,就像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在一个非常快的节奏。什么时候能够把这种功能性的东西补起来,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所以这一块在我自己去做产品的时候,我也不会去考虑太多的,比如说是防滑性的这种东西,我们本身又做着欧标的很多东西,本身对我们就是很基础的东西,我也不会把它当成是一个宣传点或者什么东西在我们推广的过程当中加以放大。所以功能性上,我也不去考虑它的。
而艺术性,可以说一点负能量的吗?我老觉得瓷砖一跟艺术发生一个链接,老感觉是我们瓷砖行业强奸了艺术一样,瓷砖跟艺术没有关系的,没有任何关系的。瓷砖跟艺术,我们试着3D打印,你打印一个蒙娜丽莎的头像就变成达芬奇了吗?你把艺术给强暴了,无声的反抗,我觉得反抗不出来。而我们真的需要这种东西吗?我觉得不需要的,这个社会越来越年轻,而且我们所面临的未来的消费者也好,包括我们设计师也好,人家的见识,对艺术的理解绝对比我一个做瓷砖的要高多了,不用我这里来装艺术了。所以说我自己对艺术始终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去小心的试探着敲敲门,能不能发生一些链接,这是我现在的做法。
但是我从来不会试图把费罗娜的产品跟艺术划上等号,我觉得瓷砖就是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东西,它跟我们做艺术,至少在我这个层面上,我不想把我的产品,或者我们品牌去跟艺术化,我感觉是亵渎了我心目当中崇拜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去远观,也可以尝试着发生一些很正面的链接。所以我自己在做产品的时候,艺术也不是我考虑的范畴。如果就像我现在正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跟一些国内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去做一些联名,这种就像我说的,我们是正面的触碰与尝试,我们不去做侧面的强暴。
回过头来,这三个都不是我考虑的,考虑什么东西呢?其实我蛮赞同我们叶老师说的一样,瓷砖实际上就是一个载体,我们虽然是说软装很重要,或者说我们的艺术装置很重要,或者我们的设计理念很重要,但是一个载体决定了它的一个底子,如果这个底子不好,你上面再怎么补,它始终补不出来这种感觉。尤其像我们这种有职业病的,一看这个地方瓷砖就不对,这个地方就不是我喜欢的地方。我觉得瓷砖就是一个底,我对于我自己在去做产品的时候,我比较看重的就是我们对一些基础题材的研究,这个是我比较看重的。打个比方,我们自己做的蛮多的水泥的题材,水泥题材的瓷砖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去帮助我们的设计师,或者帮助我们的客户,甲方乙方能够去实现他们想要的东西。
或者说即使我们去做一些石纹肌理的东西,不是大理石,是低调一点的哑光理石的东西,怎么把自然的东西跟艺术一样,带着一种敬畏的东西把它更好的还原,或者把它做出自己的灵动感或者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是我在做产品的时候会去思考的东西。
/ 意大利德尔康卡集团(岩板/瓷砖)中国总代理
李晓阳 /
其实关于瓷砖的艺术属性,我是这样想。因为可能相对来说,我做的品牌或者代理的品牌是从意大利代理回来的,所以会对国外的一些做事情或者做产品的方式,其实刚才陈总所讲的,他对于产品开发的方式或者呈现的方式,他觉得不够完美,所以不去触碰,或者是比较敬畏的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在我代理的品牌当中,其实有很多已经去做了一些很好的链接。比如我们说有一个马赛克品牌,它里面和意大利的当地设计师所合作设计出来的一些艺术的作品,当代艺术的作品然后呈现出来的一些效果,它和一些丹麦的艺术家设计师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艺术作品的效果,包括我们说马拉齐也是意大利非常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所做出来的这些艺术的系列,已经差不多60年的系列。
还有最近的包括马拉齐和安东尼奥所合作的魔毯的系列,这些都是艺术性的。当然我们自己代理的品牌,它其实在呈现这些产品的时候,所运用的一些手法和方式,它其实更多的会去注重一些装饰性。张总应该知道,其中有一个品牌叫独角兽,这个品牌去呈现这个产品,它为了把这个产品呈现的更加具有装饰主义的风格,他会去用真的铜镀在这个产品上面,让这个产品真的出现一些非常有年代感的铜的质感,当然这个价格也会变得比较高。
所以,我们谈到艺术性,或者谈到跟设计相关的属性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导致这个产品的成本会比较高,比较不菲。在这种情况下,它出现在商业空间当中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商业空间还是要考虑它的投资回报率,这些产品在商业空间当中的呈现,可能性其实是会减少的。但是我刚才所讲的意思是我们希望具备真正装饰性属性的产品能够更多的出现在商业空间当中,这个其实也一样的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是需要我们的商业空间的投资方也好,或者是它的接受的群体也好,有更好的接受度,或者他有更多投资的预算,然后更加尊重艺术,更加尊重设计,更加尊重这个行业和它带来的一些附加值,可能它才会有更多的趋势可能性出现在空间当中。
因为本身来说,我是做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做运营,本身我们谈到功能性的时候,可能功能性直接引出的一个话题就是性价比,性价比这个东西对于进口的产品来说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功能性在我看来,这是直接要否掉的东西,因为它不可能有很好的性价比,功能性和性价比一定是要匹配的。所以我们只能从艺术性去考虑。至于说环保的属性,可能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在做一些尝试,经过疫情之后都在做一些除菌防菌类别的产品,这个可能会有一些趋势,但是我相信在市场下面,在我们当下的市场环境当中,所真正存在的意义不会非常的大。
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所做的这些业务来说,我会更倾向于从它的艺术属性,或者从它的设计属性,甚至一些100多年手工产品的历史属性、手工属性来呈现这样的一些产品,也希望这样的一些产品在空间当中真正的能够体现出它的艺术的价值和艺术的属性。因为我所做的东西不具备功能性,不是说不具备,它贴地是没问题的,但是它不具备性价比,所以我的排序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从艺术性去出发,也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慢慢发展,越来越多的能够接受这些真正的具备艺术性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艺术性,其实是为了让它有这样一个噱头而已。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看到你,我觉得行业还是有希望的,年轻的企业家们。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到最后一个话题,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多元新联动,商空再定义”,我们还是要回归一下主题,最后一个话题是每个人用一句话或者是很简短的一个观点,以三年作为一个时间轴,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评价一下或者预测一下未来商业空间,在你心目当中它是什么样的。你讲任何领域的商业空间都可以,比如说消费类的,刚刚陈总说的现在都不怎么做的喜茶这些新商业也好,还是酒店也好。因为从我们整个空间设计来讲,除了人居住的以外,其他的都应该叫商业空间,只是我们没有分的那么细。
/ 广州浚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
吴峻冬 /
我个人大概是这样想的,应该是变化更快,然后对审美要求更高,然后对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可能还要更强,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周期性会更短,大概是这个意思。
/ OPS观致设计CEO&首席设计师叶华锦 /
我觉得它有两极分化吧,就是商业迭代的速度肯定快,那是一个快消的。但是像这种经典流传的东西,它还是会持续去,像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奢侈品的店,但是它会通过一种联名跨界,LV+草间弥生,这种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品牌的新的创造,我们还有快消会更快,因为会满足当下年轻人的一个点,像美团能够让时间缩的越来越短。因为中国要做品质,做品牌,做产品力,如果做快消的东西会一瞬间,两三年以后就没了。但是我觉得中国应该会有更多的像百年老店的东西,然后慢慢的去积累。
/ 云启设计设计总监尹云光/
今天主要是瓷砖这个板块的,我说一下这个板块。我觉得其实我是设计师,因为我在设计公司干了十几年,所以我可能跟瓷砖打交道最多的时候,原来我们不会去到任何一个材料市场去选材料,包括近年我做一些各类型的小的项目,我也不愿意到这个市场去做选材料的工作。所以我觉得我希望建材行业的店面,商业类的板块其实是一些能够有这种复合商业性的,有故事性的,或者它本身的材料是有融合的,像一个选材中心的感觉,我去到那里是沉浸式的可以完成选材的所有的工作。这么一个感觉对我做得这个行业,起码我是喜欢这样的商业出现的。
/ 费罗娜水泥瓷砖创始人陈高照/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瓷砖的品牌,没法去阻止商业空间的一些变化,我也不想去预测很多东西,因为这个也不是我们能预测的。但是我会选择两个切入点,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面去切入到这个跟商业之间的一些链接。
一个切入点就是公益,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你只要抱着自己的一些初心,就像晓阳那边的七+5公益组织,包括我们所有梦想改造家的瓷砖的赞助,我自己会通过公益这个点去链接到更多的商业项目,或者跟设计师的链接里面,这可能是我要尝试的一个路径。
第二个路径是艺术,刚才晓阳提到为什么意大利的很多瓷砖品牌会跟艺术会产生很多正向的链接,因为他们商业跟艺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闭环,如何去达到一个合创跟共赢,但是中国其实是没有的。我可能在接下来也会去切入的点就是艺术,因为我觉得艺术是来自于人民,最终还会回归到人民。瓷砖是这么一个人民的产品,一定会回到所有的人的。而对我们所有的设计师来说,我觉得也是一个蛮感兴趣,或者也能够去打动他们的话题。所以,我接下来这三年当中,可能我会选择跟商业的一些接触的话,就会从公益跟艺术这两个点去做一些尝试。
/ 意大利德尔康卡集团(岩板/瓷砖)中国总代理
李晓阳 /
我觉得可能将来的接受度会更加当代一些,因为对于当代这个词的定义是我在意大利佛罗尼亚大学的教授告诉我说,当代是你的空间会穿越时间和空间,你可能会很喜欢榫卯,但是你又喜欢手办。你很喜欢草间弥生,你又喜欢齐白石。当下人的接受状态,包括我们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的接受状态和接受到的讯息是全球化的,所以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是更加多元化的。
所以在一个空间当中,如果你呈现出的是一种很多元化的内容,它就会体现出一种潮的元素。潮恰恰就是我们将来,甚至现在2010后为什么在盘珠,去拜佛,现在我们看到盘珠、拜佛其实都是非常穿越的一种接受度,所以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当代的体现,所以我觉得包括我们这个行业也好,整个的商业空间行业都会越来越以当代的方式去呈现出来,就会更加多元化。
/ 广东和智有信创始人、绝对设计运营官、设计范创始人 张志有 /
非常感谢今天下午参加对话的几位嘉宾,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码上看直播回顾